物理、化學、生物、數學⋯⋯
科學科目這麼難,你曾疑惑為什麼要學嗎?
我們可以不當科學家,卻不能不知道科學對我們的影響。
撰文/陳雅茜
你心目中的科學家長什麼模樣?是像愛因斯坦一樣滿頭亂髮、不修邊幅?或總是嚼著一口難懂的文字,信手拈來就是一串深奧的公式?
這可不一定,臺灣有個科學家,身形高大挺拔,總是打扮得宜,說起話來嗓音低沉迷人,幽默之處令人開懷大笑,睿智之處又發人省思。他除了深究宇宙的奧祕,對滿天星斗有獨特見解,更允文允武,能寫書法能唱戲,也能把哈雷與牛頓的故事寫成舞臺劇。他,就是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孫維新館長。
孫維新是臺大畢業生,留美天文博士,曾在美國航太總署(NASA)進行研究,返臺後擔任教職,曾協助建立玉山國家公園的鹿林前山天文臺,以及位在青藏高原和墾丁的天文臺,天際還有一顆小行星以他為名。他在公共電視製作的《航向宇宙深處》系列影集,榮獲金鐘獎肯定;在臺大開設的課程「認識星空」吸引上千名學生排隊選課;筆下的《孫維新談天》一書,更贏得金鼎獎推薦。擔任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後,孫維新對於推廣科學更加不遺餘力,啟發許多民眾與莘莘學子對科學的興趣。
對他來說,科學是研究,更是值得推廣給大眾的迷人領域。許多人問,到底為什麼要學科學?科學有那麼重要嗎?關於這些問題,孫館長有他獨特的見解,聽聽他怎麼說,或許我們對學科學這件事,再也不會感到迷惑。
繼續閱讀 “為什麼要學科學?聽聽孫維新怎麼說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