獨立思考玩數學

撰文/賴以威 師大附中畢業、臺大電機系博士,現為臺灣師範大學電機系助理教授。
愛家的男人,創辦「數感實驗室」,與妻子及夥伴致力推廣數學教育,目標是讓每個人在生活中「看見數學、愛上數學」,最大特色是透過動手實作來刺激孩子思考,於遊戲中建立數感。
為了介紹數學有趣實用的一面,除了設計課程,他也寫作、演講、辦比賽,廣獲媒體報導及關注,曾榮獲第五屆中國菠蘿科學獎數學獎,關鍵評論網2017未來大人物。作品散見於《聯合報》、《國語日報》、《科學少年》等,著譯有《超展開數學教室》、《超展開數學約會》、《葉丙成的機率驚豔》、《平面國》,並擔任臉譜〈數感書系〉特約主編。


像海綿一樣吸收新知,是一件很愉悅也很重要的事。但一個人在黑暗中慢慢前進、不靠別人、自己走到終點,也是非常快樂的一件事。

這麼說有點拿小時候的事情來炫耀的意味,我國小是唸資優班的。每週有幾堂課,我會離開原本的班級去資優班上課。我們會去故宮上歷史課,去野外上自然課,看金庸小說討論文學,聽許多好聽、或是不小心會讓人閉上眼睛的演講。

到高中畢業,我在教室裡待了12 年,儘管資優班在整個過程中只佔了小小的一部分,但要我回想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片段,許多都是在資優班課堂裡發生的。每次有人問起學校數學對我的影響,是否有哪一堂數學課或數學老師影響我很深,我都會回答:「整間教室都靜悄悄,沒有一個人說話的數學課。」

那是資優班的數學課。

繼續閱讀 “獨立思考玩數學"

繞點路,卻更快、更開心抵達終點

撰文/賴以威 師大附中畢業、臺大電機系博士,現為臺灣師範大學電機系助理教授。
愛家的男人,創辦「數感實驗室」,與妻子及夥伴致力推廣數學教育,目標是讓每個人在生活中「看見數學、愛上數學」,最大特色是透過動手實作來刺激孩子思考,於遊戲中建立數感。
為了介紹數學有趣實用的一面,除了設計課程,他也寫作、演講、辦比賽,廣獲媒體報導及關注,曾榮獲第五屆中國菠蘿科學獎數學獎,關鍵評論網2017未來大人物。作品散見於《聯合報》、《國語日報》、《科學少年》等,著譯有《超展開數學教室》、《超展開數學約會》、《葉丙成的機率驚豔》、《平面國》,並擔任臉譜〈數感書系〉特約主編。


我期待透過實驗為孩子帶來改變,希望學習上的樂趣能激發他們的好奇與動機。
帶著孩子繞點路,看到更多美麗、有趣的風景,最後,卻能更快抵達終點。

  數學是純粹的腦力活。有別於物理、化學需要實驗室,數學家只需要一杯好咖啡,一張舒適的椅子。桌上放著紙筆,就能盡情探索數學世界,享受純粹理性、邏輯之美。
  但是,這不代表「學數學」也只用紙筆就好。
  如同近年來許多小說改編成電影、遊戲、主題樂園,愈是豐富的感官刺激、身歷其境,愈容易讓人印象深刻、回味無窮,學習也一樣。想了解某個幾何形狀的特質,文字描述的定理能提供完整的線索條件,但卻不一定適合每個人吸收。有時候動手做做看,反而更有感覺,更容易理解。

繼續閱讀 “繞點路,卻更快、更開心抵達終點"

潘羅斯的數學故事

撰文/賴以威 臺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,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。常以「有什麼用處」的角度來看待數學,介紹隱藏在生活中的各種數學,並告訴大家怎麼用數學來解決生活問題。


「小時候,我算得奇慢無比,老師不太喜歡我,就把我降到程度比較低的班級。還好,那班有一位觀察敏銳的老師,他告訴我『你要算多久都可以』。」
──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羅傑.潘羅斯(Roger Penrose)

剛發布的諾貝爾物理學獎,其中有一半的榮耀頒給了牛津大學的潘羅斯(Roger Penrose)爵士,彰顯他運用數學證明黑洞是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。有學者將他與愛因斯坦、霍金並列,認為他對基礎科學做出了重大的貢獻。

繼續閱讀 “潘羅斯的數學故事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