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/賴以威 師大附中畢業、臺大電機系博士,現為臺灣師範大學電機系助理教授。
愛家的男人,創辦「數感實驗室」,與妻子及夥伴致力推廣數學教育,目標是讓每個人在生活中「看見數學、愛上數學」,最大特色是透過動手實作來刺激孩子思考,於遊戲中建立數感。
為了介紹數學有趣實用的一面,除了設計課程,他也寫作、演講、辦比賽,廣獲媒體報導及關注,曾榮獲第五屆中國菠蘿科學獎數學獎,關鍵評論網2017未來大人物。作品散見於《聯合報》、《國語日報》、《科學少年》等,著譯有《超展開數學教室》、《超展開數學約會》、《葉丙成的機率驚豔》、《平面國》,並擔任臉譜〈數感書系〉特約主編。

我期待透過實驗為孩子帶來改變,希望學習上的樂趣能激發他們的好奇與動機。
帶著孩子繞點路,看到更多美麗、有趣的風景,最後,卻能更快抵達終點。
數學是純粹的腦力活。有別於物理、化學需要實驗室,數學家只需要一杯好咖啡,一張舒適的椅子。桌上放著紙筆,就能盡情探索數學世界,享受純粹理性、邏輯之美。
但是,這不代表「學數學」也只用紙筆就好。
如同近年來許多小說改編成電影、遊戲、主題樂園,愈是豐富的感官刺激、身歷其境,愈容易讓人印象深刻、回味無窮,學習也一樣。想了解某個幾何形狀的特質,文字描述的定理能提供完整的線索條件,但卻不一定適合每個人吸收。有時候動手做做看,反而更有感覺,更容易理解。
舉個例子來說,鳳梨表面殼紋呈現螺旋線排列,螺旋線的數目符合費波納契數列,不管你順時鐘數還是逆時鐘數,都是8 條、13 條、或者21 條。這不是巧合,是大自然隱藏在表象後的規律,而這個規律被數學精準的描繪出來。我在科普書中讀過這個知識,但某次在臺北市科教館舉辦活動的前晚,我站在水果攤前,數了十幾顆鳳梨,親眼見證每一顆都符合費波納契數列。明明知道書裡就是這樣說,可是當下,我卻數完一顆又忍不住數下一顆,心頭大感震撼!隔天在科教館的活動,我也看到很多和我前一晚一樣驚喜的臉孔。
「讀文字跟動手做」之間的感受差異,迄今依然讓我印象深刻。將來有機會,建議您真的去找一顆鳳梨數數看,相信會有一樣的體會。
保持樂趣才有高效率
動手做還有另一個重點,在於「樂趣」。回想自己的求學過程,雖然表現得還不錯,但上學念書之於我,是一件不得不的工作。其他課外讀物、小說、電影等、我就看得津津有味了,甚至常常在考完試後犒賞自己時,選擇讀一本小說。當然,這跟小說和課本的本質差異有很大的關連―前者是娛樂,後者是為了知識學習,但我認為許多課外讀物很重視讀者的感受,呼應讀者的期待,並讓讀者覺得好玩,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。
知識的學習與傳遞,其實也能做到同樣的事!只要不那麼講究即時的效率。
我有時候會覺得,課本比較像維他命,按時服用能快速有效的確保營養充足,但我們就是會偶爾忘記,會覺得沒那麼好吃,有一點苦的話,更是避之唯恐不及。但如果是去菜市場一趟,挑選想吃的食材,回家查食譜料理,往往能成就好吃的佳餚。雖然花的時間多出許多,最後的營養價值也跟幾顆維他命差不多,但過程有趣好玩,會讓我們回味無窮、想再試一次,變化出更多花樣。
仔細想想,像這樣「保持興趣」達成的效果,其實比吞食維他命更好,才是真正高效率的學習方法。曾經有研究顯示,孩子小時候對數學的興趣(內在動力),對他們後來的學習表現有明顯的影響,就是這個道理。
來一場數學實驗
許多孩子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喪失了興趣,對他們來說學數學很無聊,就算坐在書桌前,眼前擺放的是知識精煉過的講義、題本,卻無法專注學習,最終花了比預期更多的時間,解更多的題目,就算能應付考試,是否真的學到「活用數學」的能力,卻是有待商榷。
我期待透過實驗為孩子帶來改變,希望學習上的樂趣能激發他們的好奇與動機。
來一場數學實驗,讓孩子用各種感官體驗意想不到、卻實實在在出現於生活周遭的數學知識。這樣的學習過程雖然會多花一點時間,但更能讓孩子了解數學的本質,加值他們的數學興趣,並且更期待、更積極的參與學校數學課的內容。
本書源自我在《科學少年》寫作的專欄,從一篇篇的專欄到能夠集結成冊,歷經了兩年多的時間。我期許這本書的每則實驗,都能成為一個數學知識的導遊,帶著孩子繞點路,看到更多美麗、有趣的風景,最後,卻能更快抵達終點。
賴爸爸的數學實驗:15堂趣味幾何課
★ 蛋糕的大小怎麼看?
★ 為什麼人孔蓋是圓的?
★ 怎麼用圓規畫出一朵美麗的碎形花?
★ 甜甜圈有多大?
★ 竟然還有吃不完的巧克力……
生活裡充滿了大大小小的問題,這是人生常態,但令人想不到的是,其中許多問題竟能透過數學而美妙解答,而且還很輕鬆──很愉快!
「數感實驗室」創辦人賴以威從小就是數學資優生,他繼承父親以趣味方式推廣數學的教育家精神,藉由獨特的實驗設計融合數學概念,帶領小讀者一邊動手操作一邊學習,達到刺激腦部思考的效果。以這種方式來學習數學更加有趣,更能激發小讀者的好奇心與理解力,進而培養數學感!
此外,賴以威也在書中與讀者分享自己過去的學習經驗,並介紹數學家的故事,文筆流暢動人,讓數學不止於知識與學習科目。
透過實作學習、讓學習與生活連結、激發學習動機,是重要的教育方向,也正是本系列著作的精神所在。孩子們或我們自己常問的「為什麼要學數學?」「數學有什麼用?」都將在其中獲得解答。
書籍特色
★ 展現108課綱實作精神
本系列書籍最大特色,在於把現有課綱最講究的「實作」精神,融合進數學教育,這正是「數感實驗室」的創辦精神,以手做、活動,讓孩子(和大人)親手感覺數學,有別於傳統學習方式,特別強調啟發與應用,透過有趣的設計激發學習動機並刺激思考,強化讀者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★ 取材生活化
本書為賴以威耗費兩年多心力集結而成的系列作品之一,令人驚歎「這竟與數學有關?」,實則在探討基本的數學概念:「空間與形狀」,也就是幾何。(另一著作將為《賴以威的12堂趣味生活數學實驗課》(暫定),預計2021上半年出版。)
★ 趣味漫畫開場更具吸引力
每單元先以趣味漫畫開場,指出學習上的盲點,或帶出學習重點,強化讀者的學習動機。漫畫之後進入主題文章,每單元搭配一則實驗,並對實驗進行主題分析,說明數學概念。最後再加上學習心法或補充內容,提供延伸思考與活動,讓讀者進一步鑽研。
★ 理性與感性並重,學習更加深刻
除了知識學習,賴以威也與讀者分享他本人的經驗、在學習過程中的體悟,及數學帶給他的感動,文字流暢,思慮動人。此外,書內還特別蒐羅了他的數篇散文,讓讀者不止於理性學習,同時有知性的共感。本二書除了適合必須面對數學的學子閱讀,也非常適合曾遭數學放逐或選擇放棄數學的你。
影片介紹
各大書店熱賣中🚀http://bit.ly/393qyeB

圖源:遠流出版/科學少年《賴爸爸的數學實驗:15堂趣味幾何課》